目前固态价格越来越便宜,2t pcie4.0 的长江 232 层颗粒固态只要不到 600 目前笔记本有 2 个 pcie4.0 槽位,打算买 2 个,一个做 c 盘,一个做 d 盘
每天将 c 盘的 users 文件夹拷贝到 d 盘,将 d 盘的数据拷贝到 c 盘 两个盘一起挂概率很低,这样就避免了硬盘挂掉重要数据丢失的问题
没有组 raid1 主要是恢复比较困难,而且双盘同时写入也有发热大的问题,raid1 也没啥性能提升
1
cs1024 185 天前
=。= 你都放 C 盘,把 D 盘当做纯备份盘,这样 D 盘拆了完全不影响电脑的使用,
我的电脑就是这样的,不过 D 盘是 hdd , |
2
thomaspaine 185 天前
raid1 不是读取加倍吗,写性能没有提升
|
![]() |
3
mineralsalt 185 天前 ![]() 不是一个聪明的方案
|
![]() |
4
mineralsalt 185 天前
固态硬盘写入本来就消耗寿命, 你还每天互相拷贝两次, 得浪费多少写入, 还麻烦费事. 就像 1L 说的, 单独用一个盘备份, 用软件做好增量备份计划, 即解耦, 又减少写入损耗
|
![]() |
5
Andim 185 天前
电子盘就算 90%以上,主控也可能会挂掉,还是硬盘离线备份吧
|
![]() |
6
Cheons 185 天前 via Android
选择 onedrive
|
7
crazyweeds 185 天前
太复杂了,其实可以自己实现一个功能,通过监测鼠标坐标判断是否闲置,然后特定目录全拷贝就完事了,都不用计算特征码,单纯通过更新时间和文件大小判断是否更新,单向备份,效率应该非常高。
题外话:作为一个十多年 Windows 的老用户,Windows 系统再怎么好好用,两年左右也要重新安装了吧,users 整个目录真没必要。 |
![]() |
8
totoro625 185 天前
差不多的方案,第二条固态仅用于数据备份,不过我只备份了一个工作目录
多重备份: 1 、SyncBackPro 每半小时镜像同步一份,带回收站 2 、Windows 自带备份(文件历史记录)每小时备份一次,带时间戳的全版本 3 、Restic 每天三次增量备份,带去重、版本控制、加密,方便回滚到指定日期 4 、seafile 实时同步至 NAS 5 、其他云服务实时同步 |
![]() |
9
autoxbc 185 天前
RAID 1 的恢复并不复杂,尤其是软 RAID ;
硬盘的日常写入是零碎的,不会有明显发热; 没有任何性能提升,优点是对用户透明无感; 我已在 5 台日常用电脑上部署了软 RAID 1 ; 这些电脑中的大部分还有自动化的增量备份; |
10
yinmin 185 天前
你可以把重要文件都放到第一个硬盘里,然后使用 windows 内置的“使用文件历史记录进行备份”功能,把第一个硬盘的数据定期自动备份到第二个硬盘。
配置完成后,windows 每个 1 个小时会自动备份一次的,全自动化。第二个硬盘可以再放点不重要的文件(电影、音乐、软件包等等),这类文件通常不需要备份。 |
11
wuerbuzuo OP @cs1024 感觉差不多方案,习惯 c 盘系统,d 盘数据,如果一个物理盘纯备份,那就是一个物理盘分 cd 盘符,另一个专门备份,会浪费一个盘的性能,同时后续 c 盘不好扩容
@mineralsalt 也就第一次全量拷贝,后续都是增量,而且一天只同步一次 |
12
wuerbuzuo OP @autoxbc 有空研究下软 raid1,有个疑问,为什么组了软 raid1 还要增量备份?是怕遇到病毒把数据给破坏了吗,还是单纯的想记录文件历史,便于恢复?
|
![]() |
13
abc0123xyz 184 天前
万一笔记本丢了呢(狗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