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weixind 54 天前
要相信群众的力量,不要相信群众的智慧。
能正确表达并反馈自己想法的人十无二三。 能够靠自己的思考来驱动某项产品更新迭代的人千无一二。 总的来说,用户的反馈毫无价值。用钱投票的销量比所谓的反馈好万倍。 |
3
yb2313 54 天前
对于淘宝,目标不是“帮用户一次性买到最合适的东西”,而是最大化生命周期价值,如果用户一次买到完美商品,那消费链条就断了,所以系统更倾向于递进式推送:先满足一部分需求,再制造“缺口”,让用户不断升级。对于内容场景(抖音、YouTube 等):目标不是“推荐你最想看的”,而是最大化停留时长与互动率。
这些商业平台的推送系统的目的, 永远都不会是满足用户, 而是满足他们自己.所以你希望通过 ai 来获得更准确的推荐, 即使 ai 有这个能力也不可能实现 |
4
pulutom40 54 天前 via iPhone
1 ,能正确表达并反馈自己想法的人十无二三。
2 ,用户并不需要你给他推荐,用户更需要列表页对比,更需要各种可量化的筛选条件 3 ,ai 给他推的东西,出问题客诉成本太高 你说的这个我们已经做了,亿级别成本得出以上几点经验 |
5
huasheng22 53 天前
你说的不就是搜索栏么
|
6
huasheng22 53 天前
@huasheng22 抱歉看错了,明白了楼主的意思。比如我看到某个商品长按不感兴趣,选择只有几个很宽泛的选项,比如风格不喜欢,但是不喜欢的具体风格细节却难以说明,如果用 ai 识别用户自然语言输入确实加强推荐系统的深度。
|
7
arix OP @yb2313 我觉得电商平台的逻辑可能和内容消费平台的逻辑并不一致,电商最终还是要靠花钱才算完成任务,内容平台就单纯占用你注意力。怎么才能让花钱花得更容易,更无疼,更心甘情愿才是电商平台的目标。我觉得淘宝始终还是逛商品的逻辑,逛街其实除了是一种消费行为也是一种社交行为,但手机屏幕太小难以分享,阿里又没有社交平台。ai 陪购也算一种曲线救国吧,它可以根据你对各种商品平时的反馈,变得更懂你,给出更合理实在的建议。商业做到最后还是讲究一个信字。至于平台想做得长久,保持自身中立还是很重要的,像 steam 一样才有保持垄断的可能,像阿里巴巴竭泽而渔的结果就是被其他人打成筛子了
|
8
ljl024 5 天前
让用户写个评价都要商家发红包、平台送代币了,那这个让我帮平台改进推荐系统的得发给我多少钱?
不如反过来,提供一个通过提示词查找、过滤、排序商品的,我愿意付费订阅这个服务。 1 、给店铺打分 筛选近期、特定评论,通过设定的关键词、或者其他特性(比如短期内连续评价等异常情况),给商品的评论质量打分:真实性、正面性、商家服务质量 2 、给商品一致性打分 对比商品详情图和评论中图片的一致性 3 、给物流打分 根据近期商家发货时间、发货地、所用快递近期在发货地->收货地的送达时间,以及运费 4 、给价格打分/优化购买价格 根据商家当前的活动和优惠券自动完成合理数量的凑单和退货(这个可能对平台有损伤,未必能做,但相比长期比价等功能要合理一些) 根据上述店铺、商品、物流的质量,结合商品价格,进行综合推荐排序 (平台目前的不够细致,容易被刷单、外部引流、付费广告影响) 5 、通过提示词结合图片(可选)找商品 - 去掉这个正面印花的同款衣服(当有商品图片时) - 类似款式,但充电口是 type-c 的小夜灯 - 顶盖有方形孔的校罐子 - 支持配置曲线的电机控制器 与其推荐我不一定需要的商品,这样降低消费者的购买投入,可能增加在该平台的成单数量 而且可以从部分优质用户的提示词中,找到一些打分、有利成单的共性,去提升商品列表的排序结果 坏处就是非常消耗算力,而且这个功能可能导致部分善于利用的商家能有更多的订单量,其他商家订单更少 就要看平台如何取舍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