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msz 认同你对国内市场的感受。我的工作经历也是从国内的大厂和初创开始的,我就简单粗暴一点分成 (ToB, ToC) x (国内,国外) 谈谈我的感受哈
国内 ToB 是经典的 SaaS 困局,目前看来又要变成大模型的 ToB 困局了。我想你提到小众产品,割韭菜产品,爆款小产品应该都是 ToC 类的,我也不太看好在国内做受众比较广泛的 ToC 应用。本质上字节就是一个 ToC 的超级应用工厂,腾讯阿里又是超级流量平台,有点像流量或者创意类产品的黑洞,小团队的成果总会被吸进去。破局之路要么是只做某个超级细分的受众群体(生意不能做大),要么是抓紧做自己的流量平台。
国外的 ToB 和 ToC 恰好是反过来的,ToB 对于初创公司而言是一个更好的切入点。因为整个商业体系是建立在众多的 ToB 技术供应链之上的,所以初创公司只要融入进去(找到 PMF ),那么就不太容易被链路上的其他节点给覆盖。ToB 体系只有大节点和小节点之分,没有一键全包的解决平台。举个例子,Salesforce 作为 ToB 大厂,对于生态链上的其他节点公司开放程度是很高的,其他初创很容易就可以接入 Salesforce 的工具链里,然后跟 Salesforce 一起挣 b 端客户的钱。
国外 ToC 也是一个比较困难的品类,不过经过国内地狱模式锻炼之后,出海做创意产品机会还是挺大的,但是我个人看法是出去了就不要停留在国内的“娱乐(应用)-> 社交 -> 流量平台”这个思路上了,这两年华人小团队做得比较成功的其实最后大多都转型做生产力应用了,ToC 做好营销之后最终还是在 ToB 挣到大钱,当然 tiktok/lemon8 这种就另当别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