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2EX = way to explore
V2EX 是一个关于分享和探索的地方
现在注册
已注册用户请  登录
crc8
V2EX  ›  宽带症候群

非以太网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  
  •   crc8 · 3 天前 · 3889 次点击

    请真正接触使用过的人来说说亲身体验?

    29 条回复    2025-10-11 02:57:26 +08:00
    anonymity
        1
    anonymity  
       3 天前   ❤️ 1
    你没用过 WiFi 蓝牙什么的吗
    davidyin
        2
    davidyin  
       3 天前 via Android
    记不清了,最开始用的是 ipx/spx 网络,当时是 DOS 系统,Windows3.11 workgroup
    busier
        3
    busier  
       3 天前 via iPhone
    @davidyin IPX/SPX 对标的是 TCP/IP 不能说明非以太网

    采用 CSMA/CD 介质访问控制方法的都属于以太网
    busier
        4
    busier  
       3 天前 via iPhone
    像令牌环网 星型网络(逻辑上) 这些才是非以太网

    以太网集线器虽然物理上是星型连接 但是逻辑上工作仍是总线型连接。

    以太网网交换机并不完全遵守 CDMA/CD 某种意义上说 交换机是在模仿以太网工作
    crc8
        5
    crc8  
    OP
       3 天前
    @busier 非以太网是不是仅存在于学术科研等机构?
    BingoXuan
        6
    BingoXuan  
       3 天前
    Ethernet CDC module 不知道算不算?将 usb 模拟 ethernet 设备,但只适用点对点通信。不知道 thunderbolt 网桥是不是也参考了类似设计
    unused
        7
    unused  
       3 天前
    没用过手机?
    mikewang
        8
    mikewang  
       3 天前
    Wi-Fi 就不是以太网啊,体验还可以 :)
    qistchan
        9
    qistchan  
       3 天前
    4G 、5G 蜂窝网络就不是以太网呀
    ryd994
        10
    ryd994  
       3 天前 via Android   ❤️ 1
    @busier TCP 是四层,IP 是三层,以太网是一层。都不在一个层面上,完全是可以互换的。非以太网也可以跑 TCP/IP 。从应用的角度来说没必要,但是也可以为了程序兼容性使用。反正以太网媒介也可以跑非 TCP/IP 的流量,比如 RoCE 。

    我学校的超算就是 torus 网络。使用上没有什么不同也不应该有什么不同。操作系统和底层库都给你包装好了。比如超算就常用 OpenMPI ,可以接入 torus 网络,infiniband 网络,也可以在普通电脑上模拟一个用来调试。

    只有底层实现和性能特征不同。比如超算的同步模式对于 TCP 来说就是重传灾难,但也不是不能用。
    crc8
        11
    crc8  
    OP
       3 天前
    @qistchan 疏忽啦,不过最终这些网络最终还是需要跑回到以太网上?
    crc8
        12
    crc8  
    OP
       3 天前
    @mikewang 我原意更多的是指有线网络的体验。
    scarh
        13
    scarh  
       3 天前
    楼上很多都说到点了,宽泛地说除了现在 IEEE 那边定义的相关规范,都可以说非以太网. 3GPP 那边定义的蜂窝网络不就是么
    mikewang
        14
    mikewang  
       3 天前   ❤️ 1
    @crc8 比如说 Thunderbolt Bridge ,雷电网桥。我尝试过使用雷电数据线连接两台 MacBook ,iperf3 测试可以达到 20 Gbps ,对传数据非常快。

    有不少非 Ethernet 网络,在 ifconfig 下显示 Link encap: Ethernet ,不代表它真的就是 Ethernet ,它内部会将队列中的 Ethernet 帧以其它帧格式封装发送出去。也就是说,物理传输上不一样。
    xingyiqi
        15
    xingyiqi  
       3 天前 via iPhone
    sol 挺好的 🐶
    ivan_wl
        17
    ivan_wl  
       3 天前
    买个 Mellanox 网卡就可以体验 InfiniBand 了
    wheat0r
        18
    wheat0r  
       3 天前
    我们使用的很多网络都有一部分是由非以太网承载的,比如广域网 E1 、ADSL ,无线接入的 Wi-Fi 和蜂窝网络,数据中心的 FC 和 IB ,只是有些使用越来越少了
    adoal
        19
    adoal  
       3 天前
    电话线拨号,叽叽嘎嘎,多图杀猫
    nkloveni
        20
    nkloveni  
       3 天前
    你想问非以太网,还是非 TCP/IP 网?非以太网太多了,之前拨号 PPP ,各种 VPN ,都是非以太网,体验没啥区别
    theniupa
        21
    theniupa  
       3 天前
    比较灵活,串口,蓝牙,找个模拟器玩玩就知道了
    davidyin
        22
    davidyin  
       3 天前
    @busier
    我的理解也许不对,查了一下,ipx/spx 不算是以太网,最多算是跑在以太网硬件上的协议。
    Kunmona
        23
    Kunmona  
       3 天前
    有幸参与过一个 26 节点用 IB 网络组成存储集群的建设,用的 100G HDR 网口+一台英伟达 QM8790 交换机,和用 100G EDR 的旧集群拷贝文件,受限于机械硬盘,只有 44G 的速度,如果是以太网协议,各种协议报文开销下来,可能会更低吧,毕竟 IB 网络早就实现了 rdma 了,开销非常低了
    w568w
        24
    w568w  
       3 天前
    讲点冷门的:AX.25 。用业余无线电来作为链路层
    11ssss
        25
    11ssss  
       3 天前
    智能家居的 485 、232 、KNX 算吗?
    gotonull
        26
    gotonull  
       3 天前
    之前公司做数据中心存储的,有 fc 网络的存储设备。fc 的设备比以太网的会贵很多
    ArcherL
        27
    ArcherL  
       2 天前
    其实非 IEEE 协议族的网络很多,而且大众几乎都用过,只是不太知名。按网络技术出现顺序说:
    第一代:V.92 MODEM (之前的 33.6Kbps 之类的第一次出现都在 80 年代末了太古老就不单独分类),二层协议是纯 PPP ; HDLC ,二层协议就是接口自己的名字,没有像后两代二层协议与一层物理层解耦

    第二代:ADSL 上面跑的二层协议是 ATM ,ATM 大行其道的时代运营商还提供过 DDN 专线,跑帧中继 FR 协议,这类属于 NBMA 网络( CCNP 高级路由里面 OSPF 章节讲过,忘了就好好复习一下),光传输中的 SDH 提供这类严格 TDM 内核的用户接口

    第三代:OAM 以太网、IB 、光传输中的 OTN 、G/EPON ,这类是支持广播的、交换式的协议( CSMA/CD 这个主要用于集线器时代,交换式)
    ArcherL
        28
    ArcherL  
       2 天前   ❤️ 1
    上面的回复写急了,这里继续:
    CSMA/CD 协议主要用于集线器等总线式共享介质的时代,当年网络要求不高,以太网还是 10M 速率,使用粗同轴电缆,像模拟有线电视在干线上搭一路线就能看电视一样,在干线上搭一路线就能上网的接口就是以太网,相较于同时代的 FDDI ( 100M ,当年率先使用光纤,只有大企业才用得起)、IBM 令牌环协议等优势就是协议简明成本低廉

    后来 3Com 发明了以太网交换机,并且以太网拓展到可以使用广泛存在而且廉价的电话双绞线且速率达到 100M ( FastEthernet ,快速以太网),上面的专用协议昂贵而且不开放的缺点很快暴露,以太网就这样成为了计算机数据通信接口的事实标准

    当年运营商还是以语音业务(电话)为主要收入来源,随着计算机的普及数据通信开始成为重要增长点,经过上面三代技术标准的混战(主要是 TDM 阵营的 ATM/GSM/WCDMA 体系与 IEEE 阵营的以太网/WiFi )以太网还是凭着廉价介质(单模光纤,这玩意现在东大产能已经把它打到白菜价)与简明开放易拓展的协议成为事实标准

    上面说了很多,基本是有线网络,无线网络演化路径差不多,都是窄带 TDM——>宽带以太网的路径,包括授权频段的 GSM/WCDMA/WiMax 与免授权的 WiFi/蓝牙,这里 WiMax 算 IEEE 带着 Intel 向运营商市场发起的冲击,结果被以东大为首的 TD-LTE 阵营打得找不着北
    ArcherL
        29
    ArcherL  
       2 天前   ❤️ 1
    回到楼主说的有线以太网,现在随着光纤普及有线以太网已经成为事实上的工业标准:基站前传 eCPRI 接口是以太网上跑了个 CPRI 协议(注 1 )、各类计算机网络接口都是以太网口(注 2 )、运营商提供的各类专线客户接口绝大多数都是以太网口、城域网接入/汇聚接口基本都是以太网、非高性能 IDC 内部互联基本采用以太网(注 3 )、汽车等工业控制网络除了 CAN 总线就是工业以太网,除了特定领域外以太网无处不在,基本找不到不用以太网的有线网络了

    说个题外话:数据通信抛开各类接口等等解决方案,本质上是计算机与其他计算机的信息交互,不论使用什么接口最终目标都是把数据准确快速地传输到对方,各类解决方案最终目标都是一致的,工程方面就是考虑成本,这也是以太网能沿用至今的源泉,以后深远太空通信、中微子通信等不再采用可以广播的以太网作二层也是有可能的

    一点行业进展:虽然以太网无处不在,但特定客户需要保证带宽与延迟的通信,尽力服务的以太网不能满足要求,移动等运营商开发出了 FlexEthernet (注 4 ),引入 TDM 的思想对管道硬切片保证服务质量,历史在这里再次押韵

    注 1:CPRI 在这里是三层协议,与 IP 协议同等但是不支持路由,其实 CPRI 在 4G 基站里是一个涵盖一二三层的协议但 5G 带宽要求太高只能跑在以太网上方便扩展
    注 2:这里 RJ45≠以太网,看看交换机上的 Console 口就知道,本质上是 RJ45 连接器跑了个 RS232 串口,二层协议一般是 XModem ;更古老的 ISDN 也是 RJ45 连接器但是二层跑的是 ATM
    注 3:数据中心存储网络( SAN )以前是 FC ,现在都在用 FCoE 降本,带宽、延迟等体验基本无下降; IP 通信完全就是以太网统治
    注 4:移动把这个技术叫做 Slicing Ethernet (切片以太网)并用在 5G 城域承载网 SPN 上,不仅承载基站也承载大客户专线与部分家庭/商务宽带业务
    关于   ·   帮助文档   ·   自助推广系统   ·   博客   ·   API   ·   FAQ   ·   Solana   ·   2824 人在线   最高记录 6679   ·     Select Language
    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solitude
    VERSION: 3.9.8.5 · 23ms · UTC 14:54 · PVG 22:54 · LAX 07:54 · JFK 10:54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