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choury      2015-11-01 21:20:39 +08:00  3 只要网速提升,什么下载技术都不需要了 | 
|  |      2Counter      2015-11-01 21:23:54 +08:00 这是哪门子的分法 | 
|      3LU35 OP @choury 这也不一定吧,以前就看过你的说法。但对于冷门资源来说个人的网速再快也不能提到下载速度吧,相反离线刚好解决了这个问题。 | 
|  |      4jedihy      2015-11-01 21:24:15 +08:00 via iPhone 量子下载 | 
|      7caomu      2015-11-01 21:28:25 +08:00 意识上传,再也不用下载。 | 
|      9Panway      2015-11-01 22:09:10 +08:00 via Android aria2 官网顶部的标题:“ The next generation download utility.” | 
|      11kaneg      2015-11-01 22:51:02 +08:00 via iPhone 从下载视频到在线点播,从本地程序到云,看趋势应该是不需要下载了 | 
|  |      12tobyxdd      2015-11-01 23:04:07 +08:00 via Android 离线下载是退步 | 
|      14LU35 OP @kaneg 还是下载的好,都在云里指不定那天说核鞋就核鞋了,像百度云一样,上传好的私人文件哪怕不传播一样合写。 | 
|      16zwy100e72      2015-11-02 00:04:39 +08:00 via iPad 可以对上述技术排列组合,从而自制一枚迅雷 | 
|  |      18yexm0      2015-11-02 00:26:07 +08:00 via Android 离线下载真的很不错 | 
|      19LU35 OP @bozong 是这么说的,但是下载文件的源不一定能提供稳定和高速的服务,新技术都是在下载相同源文件时使用特别的方法比同类下载软件更快。 | 
|  |      20ryd994      2015-11-02 01:37:38 +08:00 via Android 下一代网速够快了还下载个什么全部在线看了啊 | 
|  |      21msg7086      2015-11-02 05:01:51 +08:00  1 请不要在讨论下载技术的帖子里讨论服务器存储技术好吗。 第一代的下载技术主要是断点续传,是 90 年代搞出来的 HTTP/FTP 可断点续传的结果。 第二代是点对点,例如 ED2K 和 BT 网络,由用户自发生产资源,共享出来以后由其他用户下载。 点对点讲究的是主动贡献主动分享,因此不会产生额外费用(因为不需要服务器)。 缺点也很明显,如果遇上吸血用户,不劳而获,或者是在网络里吃里扒外,只给从 P2P 网络里抽取流量但是不愿意贡献流量的(比如迅雷和 VeryCD ),就会把整个网络给毁了。 典型的结果就是自迅雷开始入侵各大 P2P 网络以后,要么都开始屏蔽迅雷,要么都已经被迅雷弄死了。 至于所谓的第三代离线下载,就是第二代技术的后遗症了。老的网络纷纷被迅雷弄死,结果你只有迅雷可用,那就最简单了,买点服务器空间来然后转卖给你赚钱就好了,反正别的网络下你也下不到了…… 下一代「下载技术」?不需要下一代了,离线下载已经足够给公司挣钱了,还要开发下一代做啥。 | 
|  |      23hellov22ex      2015-11-02 07:58:51 +08:00 楼主,你说的这 3 个不是现在就有了的? | 
|  |      25zomco      2015-11-02 08:29:34 +08:00 via iPhone 线下下载。基于地理位置的资源分享,匿名社交,到附近资源点现场拷片。。 | 
|      26LU35 OP @msg7086 服务器存储了用户不取回吗?既然取回的话为何不是下载技术?不知道你所说的第一代主要是断电续传的结论是如何得出的,我只记得当年宣传的重点就是多线程和提前分配文件空间。第二代已经解释过就是各类 P2P 技术,不用再打那么多字来解释了,不用打那么多字来给大家介绍近 10 年前的技术细节, V2 上的用户都懂。另外开这个帖子问的重点也不是问之前的下载技术有什么缺点,我是问问下一代的下载技术会出现什么,关于吸血雷的讨论已经被讨论烂了,看也看烦了,全是些别人已经说过无数次的论点了,你还需要再讨论老技术有何缺点的的话可以自己专门再开个帖子。 | 
|      28LU35 OP @hellov22ex 是问下一代会如何发展? | 
|  |      30hellov22ex      2015-11-02 10:03:15 +08:00 @LU35 明白了,我猜测下一代下载技术很可能和 ISP 之类的有关系,比如你要下载的时候,给你单连接扩大下带宽,下载完毕变正常,或者干脆内部把数据转移到离你电脑近的服务器上,慢慢下。 | 
|      32LU35 OP @hellov22ex 这个靠谱 | 
|  |      33hellov22ex      2015-11-02 10:26:01 +08:00 @LU35 可以去了解下,迅雷和某款加速器好像在搞这方面的,技术上已实现,但是感觉漏洞有点大,虽然这个漏洞没啥用。 | 
|  |      34wipen      2015-11-02 10:34:16 +08:00 还是 P2P 的思想,但是换种技术方案。利用家家户户都有的路由加一个硬盘,下载的文件都自动在路由中备份,当需要再次下载时可直接从路由器下载。当下载外网资源时先请求有没有可提供文件传输的路由(别人家的),如果有直接建立点对点的传输。 关键点: 1.维护文件缓存栈,根据使用访问频率和存储空间决定保留与否 2.搜索临近节点内的路由(或许可在关键的路由节点增加 Map ) 3.整个过程用户无感知,不增加操作 这样一来,整个路由网就变成一个庞大的云下载服务器…… | 
|      35LU35 OP @hellov22ex 嗯,迅雷的叫快鸟 | 
|  |      37wipen      2015-11-02 11:23:08 +08:00 @LU35 确实,肯定不止一个人有这种构想。但还是需要一个完整的设计以及大家都能遵循的规范。否则还是各家路由厂商各自为战,无法实现互通。 | 
|  |      38adexbn      2015-11-02 11:25:09 +08:00 via iPhone U 盘 | 
|  |      39jedihy      2015-11-02 11:33:03 +08:00 迅雷直接 2 小时同城快递 U 盘把下载的内容拷给你 这个算不算 | 
|  |      40Soar360      2015-11-02 11:36:51 +08:00 你听说过量子纠缠吧?用量子震动代替网络传输来下载,多好,无延时,无错误,无丢包,速度还快。 | 
|  |      41tuoxie007      2015-11-02 11:49:04 +08:00 via iPhone 邮寄大硬盘 | 
|  |      42wclebb      2015-11-02 11:54:49 +08:00 要看看草榴的方向。 | 
|  |      43vivisidea      2015-11-02 12:11:50 +08:00 所有资源上云~全民共享一个大网盘,想要的资源都在上面 从网盘下载,直接就能达到网络限速上限~~再没有“下载人数越多,速度越快”设定,也避免了冷门资源下载不了的问题。。 | 
|      44LU35 OP | 
|      48aivier      2015-11-02 12:27:46 +08:00 用户不需要一个压缩包里扔着一个 exe 两个 url 三个主页劫持的 reg ,嗯,如果能搞定这个,也是很不错的~ | 
|      49LU35 OP @vivisidea 其实就是离线的变种,而且资源集中了也不好,河些的标准不是我们控制的,说河些就河些了哪怕你私人的文件不传播也不行(参考百度云和迅雷离线)。 | 
|      52c24c4fe8      2015-11-02 12:38:32 +08:00 p2p 、 tor  第一次连接跟踪服务器获取地址的时候 如果跟踪服务器被屏蔽就不能用了,如果能解决这个问题, p2p 就健壮了 | 
|  |      54wclebb      2015-11-02 12:56:26 +08:00 | 
|  |      55msg7086      2015-11-02 13:07:01 +08:00 @LU35 看来你说的第一代和我说的第一代是两回事啊。 没有断点续传的时候你开多线程同时从头开始下? 如果你不欢迎别人讨论你提到的论点,完全可以在题头明说。一会儿要大家讨论,一会儿又要让讨论者滚蛋是几个意思。 上面也有人说了,你说的第三点根本就不是技术而是服务,迅雷从离线服务器上下载无非就是个内置的 CS 结构多线程下载器罢了,何来技术之有?至于离线服务就更没什么技术可言了,拿迅雷为例,一台服务器上开 10 个 Transmission 2.84 在外面拼命拔文件罢了,这也能叫技术。你给我台服务器我几天之内就可以给你部署好同样的东西。 你如果真要讨论技术,倒不如讨论下几年前出现的类似 Share 或者 PD 这样的全匿名分布式网络结构,还来得有点意义。 | 
|  |      56crazycen      2015-11-02 13:07:55 +08:00 via Android 网速够快的话,就没有下载的概念了! | 
|  |      57msg7086      2015-11-02 13:10:43 +08:00 像上面#34 楼的构想,其实 Share 和 PD 之类早就已经实现了…… | 
|  |      58Lucius      2015-11-02 13:12:33 +08:00 | 
|      59Roboo      2015-11-02 13:19:15 +08:00 via Android leecher | 
|      62LU35 OP @msg7086 标题写的有歧义吗?我问下一代技术是怎么样的,你非要进来帮大家科普什么是 p2p 以及 p2p 技术的缺点?文字游戏就不奉陪了。 | 
|  |      63Daddy      2015-11-02 14:18:47 +08:00  1 @LU35 你标题没歧义,但你内容有,而且错得离谱,@msg7086 就是专门指正你的错误,第一句就是了,你非要继续错下去,还有脸说别人玩文字游戏,还有,“奇思妙想”并不是胡思乱想! 你到底明不明白离线下载?那只是转存,不是什么下载技术。 咳,我不想挂机下东西,开个 VPS 先把东西拖回来,再从 VPS 拖回本地,我这就你所谓离线下载新技术了?! 新在那里?! 这只是方便我自己,转存一下罢了 | 
|  |      65Daddy      2015-11-02 15:21:38 +08:00 这就是楼主的所谓讨论,所以大家洗洗睡吧,别浪费时间打字 | 
|  |      68Felldeadbird      2015-11-02 16:22:00 +08:00 第五代下载技术:物流下载。 前景:互联网的传输速度容不下当前的 YIB 容量体积。以物流实体点对点即日达、隔天达、五天达等输送形式应运而生。真正解决了互联网传输速度发展的困境。 第六代下载技术:点对点瞬时量子技术。真正解决了传输时空和时间的限制。我们是超时空兵。 | 
|      69LU35 OP @Felldeadbird 脑洞有点大 | 
|  |      70SNOOPY963      2015-11-02 17:25:26 +08:00 顺丰 Download | 
|  |      71MartinWu      2015-11-02 19:23:02 +08:00 @LU35 这是提供离线下载服务的服务商提供的服务,并不是一种新的技术的出现。。离线下载服务用到的“下载技术”并不是新生的。 | 
|  |      72Daddy      2015-11-02 19:37:00 +08:00 @mhqschen 哈哈,无语了吧,遇到这种人~   个人认为,离线下载最不能认同的,不单是因为它本质还是 http 下载,而是因为它是私有的。因为不管点对面的 http://xxxx 或 ftp://xxxxx 下载,还是点对点的 ed2k://xxxx ,这些都是公有的,只要找到链接就能下载,至于下载快慢取决多个因素。而离线下载是私有的下载库,是需要会员或特定条件的,是非公开的下载地址。 | 
|  |      73loading      2015-11-02 19:46:34 +08:00 via Android 下载到后面会消失,我认为后面的都是云计算,用户看到的只是远程桌面,用的都是瘦客户端… | 
|  |      74msg7086      2015-11-02 23:40:08 +08:00  2 | 
|  |      75lingo233      2015-11-03 03:23:31 +08:00 via Android 第四代不是已经实现了吗。 比如错误的想要下载某些程序,服务器或下载软件会按真实的想法自动更正为 xx 卫士。并按照兴趣附带打包一些文件。 比如在某盘下载一些视频或者某电影的时候,会自主压缩为 8 秒缩减时间节约下载时间。 等等😂😂😂😂 | 
|  |      77binux      2015-11-03 07:28:11 +08:00  2 其实应该这么想,下载本质是什么?是信息的转移。 一 从狭义上将,信息可以解读为数据,转移可以认为是传输。那么,从网络上「下载」与从硬盘「读取」到内存,再从内存到 cache 并没有什么不同。随着带宽的提升,从网络「下载」和硬盘「读取」到内存速度差距越来越小,这就是抄得很热的云。不过这个好像和下载技术没有什么关系,但是你应该这么想,断点续传, P2P 一方面就是为了解决传输速度而生的。那么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了,那么还需要下载技术吗? 二 而下载的另一方面,信息是另一个发展的方向。下载技术也在试图解决信息从何而来的问题。无论是 P2P , P2SP ,离线服务器都是解决信息持续存在的问题。而云也把这个问题解决了(在它不挂的情况下),而无中心 P2P 网络也从另一方面解决云所面临的问题。不过似乎它们都不像网速赶上硬盘速度那样效果显著,所以有可能在这上面依旧会出现「下一代下载」技术。 (另外,离线下载服务,从速度保证以及信息可达性都往前推动了一步,如果非要划为一代,我觉得也不是不可以) 三 从广义上说,信息除了你硬盘上的 01 以外,显示器上的文字,直到你脑子中的意识才是信息最终需要到达的目标。所以这里「信息的转移」可以推广为信息转移到脑中。这 definitely 是可以被定义为「下一代下载」的技术。 | 
|  |      78SourceMan      2015-11-03 08:45:57 +08:00 via Android 无网下载 | 
|      79CheungKe      2015-11-03 09:35:09 +08:00 没有下载这个词,整个过程是透明的。 | 
|  |      80wipen      2015-11-03 10:06:17 +08:00 @LU35 我觉得这篇报道只是说出现一种技术运用云端离线下载和路由器预下载改善下载体验。但没有提到 P2P 的文件传输。我的设想是预下载到路由器中的文件能够作为别人下载的“种子”,可以想象成路由器自动做种。 | 
|  |      85Daddy      2015-11-03 11:53:06 +08:00 @binux 离线下载是私有的, http/ftp/bt 都是公有的,链接公开,可分享。 另外离线下载真不是什么新技术,只能是一种服务,在迅雷之前早就存在了,最初是解决电信与联通之间的资源搬家,过去联通宽带用户下载电信线路的文件会非常慢,就有个人站长做这个服务了,后来开始允许会员选择电信 /联通服务器挂 BT ,会员白天再下载回本地,也是 10 元 /月。 迅雷是后来的事。 | 
|  |      86kaedea      2015-11-03 12:11:17 +08:00 下一代就是云存储技术…… | 
|      87tomoya92      2015-11-04 10:07:37 +08:00 下一代已经不需要下载技术了,直接都上云了 | 
|  |      89dphdjy      2015-11-10 20:01:17 +08:00 上 Chrome OS + 千兆光纤~下载?要他干嘛 | 
|  |      90qhxin      2015-12-02 23:29:13 +08:00 云不靠谱,在可预见的技术范围内还不能保证随时随地都能网络存在并顺畅,所以本地计算是永远会存在的,那么下载无非就是让它更快,最好就是达到磁盘 IO 的速度就差不多了,就像从这个本地盘拷贝到另一个本地盘那样,再快也没有意义。或者说,在终端技术没有突破的情况下,服务做得再好也等于 0. | 
|  |      91romisanic      2015-12-11 17:32:15 +08:00 最终我觉得还是云。 网速好了之后,但是对于个人很有可能以后都不需要自己的主机了,所有的主机都跑在一个 Server 集群上,网速影响流畅度,但是下载文件就是找到文件而已,直接本地复制一个,就等于下载完了。瞬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