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2EX = way to explore
V2EX 是一个关于分享和探索的地方
现在注册
已注册用户请  登录
这是一个专门讨论 idea 的地方。

每个人的时间,资源是有限的,有的时候你或许能够想到很多 idea,但是由于现实的限制,却并不是所有的 idea 都能够成为现实。

那这个时候,不妨可以把那些 idea 分享出来,启发别人。
pkoukk
V2EX  ›  奇思妙想

做一个禁“云”社区,有没有搞头?

  •  
  •   pkoukk · 8 天前 · 3814 次点击
    最近我发现,短视频伪科普的泛滥,催生出了一大批“云”司机,“云”玩家
    他们没有实际的经验,只有从《麦克阿瑟大型纪录片》一类伪科普视频里看来的八手信息
    加上一些夹带商单,春秋笔法的看上去正经的歪屁股视频知识
    当然,还有一些正确的正常知识
    真真假假混杂,他们觉得自己已经完全掌握了实际情况,甚至要比正经经历过的人更懂
    因为那些人“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种情况已经逐渐在各种平台泛滥,先是抖快,然后 B 站,然后知乎,最近到 V 站
    他们会在评论区肆意挥洒自己获得的伪知识,以及伪知识构建下的认知
    由于其中构成真假参半,一时间确实难以辨别,他们也能从侧面印证部分事实,而觉得全盘都是真的,因而非常固执,实在是让人不厌其烦
    诚然,我也承认自己也在不同方面受到过伪知识的误导,做出过错误的回答
    所以想问问,重新做一个真正的高质量社区,只有拿出相关经历凭证的人才能在相关领域发言的社区
    有没有搞头?
    第 1 条附言  ·  7 天前
    根据目前的回帖不难看出,即使是 V 站上,对于发泄情绪的需求还是大于探讨问题本身的。
    看来没有搞头。
    41 条回复    2025-04-03 18:33:13 +08:00
    bfdh
        1
    bfdh  
       8 天前
    那要怎么办?讨论车的发驾驶证、行驶证;讨论房地产的发不动产权证;讨论大学的发学生证、毕业证;讨论育儿经的发出生证明?
    liu731
        2
    liu731  
       8 天前   ❤️ 1
    最基本的美食都是主观感受
    tunggt
        3
    tunggt  
       8 天前 via Android   ❤️ 1
    在国内,你只能用谣言来辟谣。

    一旦你正儿八经想用科学,事实来辟谣,那就完全没有声响了,落了下乘。
    谣言之所以能传播,就是因为它们不给真相留空间,这个一直是自上而下的。

    至于你说的用业内权威发言,你这是直接就想一步到位,直接带货捞钱?还没做就想着捞了?
    你难道没看到钟南山这种典型例子吗?
    marcong95
        4
    marcong95  
       8 天前
    即便是 Nature 、Science 等刊物也有撤稿的情况,不见得有相关经验/资质的人谈论的就是真理。

    更何况「我评论一台冰箱难道还要我会制冷吗?」
    levelworm
        5
    levelworm  
       8 天前 via Android
    除非是很严肃的社区,否则人多了就这样。可以局限问题。
    ferock
        6
    ferock  
       8 天前 via iPhone
    独立思考很重要
    逻辑很重要
    但是,体验感受也不能忽视
    很多问题本身就不是二元的…
    dallaslu
        7
    dallaslu  
       8 天前   ❤️ 2
    我有过几个想法,有点相似:

    1. 定义自己

    公开自己的立场、经历等等在网上讨论时网友们随时可能会质疑的维度,以供网友调研参考。可以随时更改,但保留全部历史和时间线。

    比如,一个人可以宣称自己支持川普,凭证是自己参与的活动现场照片,或 Polly Market 上的押注信息;当然也可以随时改为反对川普。当其他人在某个政治帖子中,可以看到“此人在讨论期间相关立场为:支持川普”。

    2. 话题线索

    在论坛帖子,或者社交媒体的话题上,使用 AI 来梳理话题走向、实时要点 Wiki 。能够让后来的参与者能够更轻松地加入,让话题充分讨论,避免偏颇。

    3. 知识关联

    在稍正式些的其他场景,比如写作、笔记中,使用良好的结构,可以容易地让多个知识孤岛随意关联,生成引用关系图。


    ---


    这样各种平台上的内容都能够进入 “话题充分讨论 -> 达成社区共识 -> 积累公共知识 -> ...” 这种正向循环。以前可能很难做,但现在有 AI 了。


    关于大众交流产品,我写过一点看法:
    https://dallas.lu/forums-and-other-alternatives-still-do-not-work-well/
    pkoukk
        8
    pkoukk  
    OP
       8 天前
    @liu731 问题是,以前谈论美食,起码自己吃过吧。
    现在吃都没吃过,听网上说难吃他也言之凿凿难吃,好像他吃过一样
    FlorentinoAriza
        9
    FlorentinoAriza  
       8 天前
    @pkoukk #8 那又怎么证明你吃过的和他吃过的一样,干豆腐在每个地区叫法都不一样
    pkoukk
        10
    pkoukk  
    OP
       8 天前
    @FlorentinoAriza 你仔细看我说的话了么?他根本就没吃过,就像隔壁问题,很多没驾照的人言之凿凿车应该怎么设计怎么开
    Tink
        11
    Tink  
       8 天前 via Android
    可以,发言之前先自证,否则永封
    FlorentinoAriza
        12
    FlorentinoAriza  
       8 天前   ❤️ 3
    没有任何意义,你忽略了世界的广袤性,这种就像是为什么哲学主义没有统一反而越走越广差不多。每个人思维逻辑不同并不一定是真的"云",你该拿什么分辨真云假云,在一个都不想注册登陆的今天用一大堆证据证明反而繁琐
    gpt5
        13
    gpt5  
       8 天前
    那不就是吾皇的 Truth Social 🇺🇸🫡
    FlorentinoAriza
        14
    FlorentinoAriza  
       8 天前
    @pkoukk #10 你怎么证明他没有吃过呢?车的设计不也一样从无到有的吗,卡尔本茨也不一定是开过车而设计的啊
    pkoukk
        15
    pkoukk  
    OP
       8 天前
    @FlorentinoAriza #14 你这就是硬杠了。没有继续讨论下去的必要了
    pkoukk
        16
    pkoukk  
    OP
       8 天前
    @marcong95
    没有相关经验的人,经过九年义务教育,基本的理科知识,也能给出有价值的意见。
    现在不是真理与否的问题,是我开篇提到的,很多人的认知全部来源于短视频伪科普,他们根本没有一个起码正确的基础知识打底,他们在二次传播这些垃圾。
    DT27
        17
    DT27  
       8 天前
    黑灰产你顶不住的。银行都没法判断是不是本人。
    pkoukk
        18
    pkoukk  
    OP
       8 天前
    @gpt5 有道理,分久必合,搞一个只有大 V 才能发言的社区
    Shanky
        19
    Shanky  
       8 天前
    推特可以在评论区 @ ai 去分辨消息或者评论是否属实,感觉有点用
    互联网拉低了人和人交流的门槛,自然会遇见很多反智和低智的人
    pkoukk
        20
    pkoukk  
    OP
       8 天前
    @Shanky 信息茧房的泛滥更让人头疼,早期互联网的傻子还是很好辨认的,现在都被信息茧房用真假参半的数据训练成狂信徒了。
    catazshadow
        21
    catazshadow  
       8 天前 via Android
    想要真相?老爷们第一个就不答应😏
    mon6912640
        22
    mon6912640  
       8 天前
    你还不如禁止人类说谎,说谎者处以极刑
    kokerkov
        23
    kokerkov  
       7 天前   ❤️ 1
    https://chaoli.club/index.php/

    来注册这个论坛试试。不要用搜索引擎或者 AI 解答他的注册验证问题
    FlorentinoAriza
        24
    FlorentinoAriza  
       7 天前   ❤️ 4
    @pkoukk #15 看吧,有论点有论据在在你主观都可以叫硬杠,所以是不是云也完全出自于你主观意识
    Eddiegaao
        25
    Eddiegaao  
       7 天前
    @pkoukk #15 可能#9 的观点是:你无法验证或者论证讨论问题的人是否真不是“云”
    pkoukk
        26
    pkoukk  
    OP
       7 天前
    @FlorentinoAriza #24 你这东西都能叫论据么?我只看到你一直在玩诡辩陷阱。我打比方,你跟我说莫须有。
    pkoukk
        27
    pkoukk  
    OP
       7 天前
    @Eddiegaao 问题是我没有表示过我要甄别人的言论啊,我只是想提高门槛,做一个初步的筛选。就和当年 B 站的入站考试一样。他在那预设我的立场,虚空打靶。
    ventionyx
        28
    ventionyx  
       7 天前
    少林功夫加唱歌跳舞, 你说有没有搞头
    FlorentinoAriza
        29
    FlorentinoAriza  
       7 天前
    @pkoukk #26 请拿出你的论据举证证明我的诡辩陷阱。你一开始就假设人家:"他根本就没吃过",难道你过过人家的人生?难道一定有驾照才知道怎么设计车?那我那个没有车的在长城工作的产品经理同学可以下岗了。
    ksedz
        30
    ksedz  
       7 天前
    抖音精选
    yylucian
        31
    yylucian  
       7 天前
    我觉得部分话题的讨论,跟帖者可以附上一些个人情况作为参考,本身就会让回答的内容更有参考价值。

    比如假设一个话题是:是否应该买车?
    跟帖的人如果愿意附上自己的情况:是否有驾照、是否有车、是否有车位、是否经常开车等,再回答是否建议买车——会让回答变得非常有用。
    所以如果在提问或者发起话题时,往这样的回答方向引导,应该能有更好的效果(提问的艺术)。

    不需要去核实跟帖者的回答是否真实,因为也核实不了,只能假设这样的话题没有必要编造立场。
    Skifary
        32
    Skifary  
       7 天前
    @yylucian 互联网最神奇的特点是平等,除了某些具有 tag 的用户,其他所有的用户都是平等的。

    恰巧是这种“不公平的平等”(认知不一致,三观不一致)造成了目前各个社区的现状,用户不像一个个鲜活的人,更像一个个立场
    sakura1988
        33
    sakura1988  
       7 天前
    @FlorentinoAriza 你确实在杠。我不讨论 lz 这个方案的可行性,帖子已经说了“拿出相关经历凭证”,而你直接问“怎么证明你吃过的和他吃过的一样”,lz 回复你没仔细看,我觉得一点毛病没有
    parthenon2007
        34
    parthenon2007  
       7 天前
    你的意思是,名校毕业的人就不会说谎?大厂程序员、大医院的医生、大金融机构的从业人员、大饭店的厨子,就一个个人品端正?你根本限制不住。
    xlxx
        35
    xlxx  
       7 天前
    试着完善一下这个灵感
    首先注册的时候就不要用户名头像,而是用标签来定义自己,一个人可以自由给自己加任何标签。
    在一个讨论的时候每个人只会有一次性的标识,可以是颜色或者别的符号,出去了另一个讨论或者下次打开自动换成别的。交流时点开他的标识只可以看到他的标签。
    普通的标签谁都可以定义,要升级成蓝色标签要交上他的凭证(关于这点后面还可以设计点群体验证或者后续 pk 的机制等等)
    发信提问:可以随意向一个标签发出问题,如果其他有这个标签的人有几率能够收到
    xunqin
        36
    xunqin  
       7 天前
    无视就可以

    另外 邀请制

    早期的 知乎挺好的 ,放大用户规模后,不可避免
    Unitent
        37
    Unitent  
       7 天前
    我来做 到时候记得来
    FlorentinoAriza
        38
    FlorentinoAriza  
       7 天前
    @sakura1988 #33 不讨论方案可行性?那讨论什么?抛出事实不讲难道怕你就没错?“拿出相关经历凭证”本身就是个伪命题,难道卡尔本茨也要拿出驾驶证才能说他发明的是汽车?凭证是因为先有行业后有凭证,你拿计算机二级就能证明你是码农吗?没有计算机二级就不是码农吗?凭证这个东西本身是否实用是否强制是否了解每个人对待态度本身就不同。我同学汽车行业产品经理学校学的汽车,他没摸过车没有驾驶证就不能干了?而且谁没事上个社交软件拿各种凭证来回上传?现在都懒得注册,更何况来回上传凭证?
    FlorentinoAriza
        39
    FlorentinoAriza  
       7 天前
    @sakura1988 #33 你能说出这句话本身就证明你遇见的人本身就不多,新中国成立那会认字能当个官,难道也要凭证?
    shendaowu
        40
    shendaowu  
       7 天前
    跟我设想的网站有一点功能重叠。我设想的是,一个人给出一个方法后,网站会将这个方法以类似临床试验的形式发送给一些人,然后收集使用方法的效果。如果效果好就大范围发送给更多的人。方法会有明确的操作方法和达成条件。另外网站也会考虑到方法的效果因人而异的问题,如果发现某些方法只对具有某些特征的人有效,之后基本上就只会发送给这类人了。至于如何识别这类人,是通过各种标签。至于没什么大用的知识,我基本没怎么思考如何处理。想要详细了解的话翻翻我发的帖吧。再发链接我怕被当成是推广封号。不过我这个回复好像也有点像推广。我目前正在写网站的需求文档,难死我了。如果 OP 有兴趣并且有能力的话希望能带带我。我只是个野生程序员,技术挺烂的。

    另外 OP 描述的现象好像基本上跟认知闭合需要高能对上,类似的还有大五开放性低。这种特征大体上来说好像是不太好的。但是单纯的过低的认知闭合需要和过高的大五开放性可能也不怎么好,可能需要配合理性才能控制住其副作用。但是理性这个东西培养起来好像挺困难的,大部分人应该都没有那个条件。相对来说固执一点可能更稳妥一些,毕竟不固执一般就意味着更频繁的变化,而变化一般都是带有一些风险的。

    还有我怀疑这种根据自己了解到的信息构建模型的能力应该是一种本能,而不仅仅是一种不好的习惯,跟人的本能对抗是很难的。我大概很早之前就知道类似的东西了,但是跟自己的感觉对抗的时候还做不到每次都能胜利。我指的是做普通决定的那些感觉,类似看涩涩的那种决定我还是基本控制不了。深入了解这种东西也许有助于控制这种本能。目前来看我感觉科学哲学中的真理融贯论在这方面有比较深刻的讨论。不过科学哲学中的东西可能是有风险的,可能会动摇人对真实的那种舒服的本能的感觉。如果有过因为某些思想上的东西消沉过很长时间并且一直没走出来的经历的话,最好还是别了解了。

    看起来 OP 主要还是想筛选,但是我还是比较想做改变。网络上应该还是有不少未成年的,这些人应该还是有很大的改变潜力的。另外就算是成年人,如果大五开放性高的话,改变应该也是有可能的。
    macaodoll
        41
    macaodoll  
       6 天前
    赛博版本戒色吧?
    关于   ·   帮助文档   ·   博客   ·   API   ·   FAQ   ·   实用小工具   ·   3507 人在线   最高记录 6679   ·     Select Language
    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solitude
    VERSION: 3.9.8.5 · 23ms · UTC 04:37 · PVG 12:37 · LAX 21:37 · JFK 00:37
    Developed with CodeLauncher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