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2EX = way to explore
V2EX 是一个关于分享和探索的地方
现在注册
已注册用户请  登录
V2EX  ›  kop1989smurf  ›  全部回复第 57 页 / 共 81 页
回复总数  1620
1 ...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 81  
2022-06-15 14:09:33 +08:00
回复了 Mark24 创建的主题 分享发现 看到网友对 OKR 的概括,会意的笑了
@Mark24 #7
1 、OKR 本身从来没人吹,是那些人为了个人利益去吹 OKR 。
2 、KPI 本来就是反人性的,从保护企业利益角度讲,OKR 就是比 KPI 有优势。
3 、一个东西好,但是能力问题用不起来,所以你就污蔑这个东西不好?
2022-06-15 14:01:58 +08:00
回复了 Mark24 创建的主题 分享发现 看到网友对 OKR 的概括,会意的笑了
@Mark24 #4
所以你的核心论点并不是 OKR 不行,而是公司管理能力差,导致 OKR 不能顺利的开展。这和 OKR 本身有什么关系?

至于说可行性,早点摊,打印店,理发店,不都是 OKR ?
2022-06-15 13:37:27 +08:00
回复了 Mark24 创建的主题 分享发现 看到网友对 OKR 的概括,会意的笑了
以下只讨论理想情况,不要和我扯什么 xx 公司的 OKR 怎么怎么烂。

楼主忽略了关键的一点。即 KPI 和 OKR 他们的目标属性不同。

KPI 因为是由上而下的,所以重点在于公平、量化。这就会导致指标和企业实际利益方向的不一致。员工为了个人利益,会面向 KPI 而不是面向企业利益执行。

OKR 是自己规划(或者说基层规划)、执行,是以一个实际业务里程碑作为目标。说白了就是绩效压力的下放。每个员工都要对自己制作的产品收益负责。

如果要用狗、飞盘的例子来比较:
KPI 就是主人根据经验规定狗一天要叼多少个飞盘,要来回跑多远,要保证接飞盘的成功率是多少。
OKR 就是狗自己决定一天的运动量要多少,不拘泥于扔飞盘的次数,甚至不拘泥于扔飞盘这项活动。

二者如果想良好的实施,都需要非常高的管理水平,二者本身也互有优劣。

btw:如果从管理角度讲,几千年以来的传统管理模式其实就是 OKR (凭功领赏,怎么做不管,或者只规定下限),KPI 就是为了解决论功行赏导致的短视、偷鸡摸狗、虚假成果、赏罚不明、结党营私等而诞生的。
2022-06-15 11:12:41 +08:00
回复了 holydancer 创建的主题 问与答 一幅眼镜的寿命是多久
“划痕爆发”很大程度上其实是镀膜脱落。
蔡司清锐铭锐博锐也就是 3~4 年顶天了,即便镀膜不脱落,树脂镜片也会老化发黄。
2022-06-14 13:15:11 +08:00
回复了 catalysia 创建的主题 问与答 为什么国内不搞一个国家级的身份和推送系统呢
不讨论这种设计的优劣(因为过于主观且臆测),只聊身份系统可行性:

1 、利益方向和既有情况不一致,会导致存在很大的推行阻力。
2 、国家级身份信息获取到底能不能解决问题,以及能解决什么问题。信息泄露和滥用,很大程度上并不在存储端,而在展现端。
3 、灰度替换既有方案的成本和风险谁来承担。

至于说推送的话,统一推送联盟 17 年就成立了(实际上 16 年已经推进了,确保大概率能得到支持才发布成立)。至今也没有使用上的进展。核心就是各大既有推送平台不松手。
2022-06-10 15:32:43 +08:00
回复了 qiubangzhu 创建的主题 程序员 我觉得这些大厂里面苹果是最清醒的
引子、论据、论点三段,完全说的是三件事,风马牛不相及。
论据也并不成立。

苹果硬件能耗比高,正确。
苹果不依赖算力,错误。苹果和谷歌反而是最依赖算力的。但凡能用软件的,他们绝不用硬件,哪怕有妥协。
2022-06-10 15:00:44 +08:00
回复了 xtx 创建的主题 汽车 国内第一家市值破万亿的车企,比亚迪,今天下午诞生。
汽油车时代,把用户当傻子坑,拉着整个国产车口碑跌入深渊,导致国产车后来只能越级硬刚空间配置才能有销量续命,甚至国产车不敢承认自己是国产,都要套个合资皮的也是他。
如果只考虑微信单侧,其实是可以实现的,参见:《扫普通链接二维码打开小程序》

然后可能的原因(主观臆测):

因为很多城市的健康宝基于小程序。
1 、小程序的“小程序码”有传参的长度限制(微信限制 32 位字符串,支付宝限制 256 位)
2 、对参数有强加密需求。
3 、场所码需要接近无限的制作能力。

这就导致靠扫“小程序码、二维码”自动调用健康宝扫码成功页,在低成本,高稳定的前提下,不能实现。
2022-06-10 10:45:30 +08:00
回复了 SrPb 创建的主题 问与答 探讨一种软件收费模式
@SrPb #30 至于说为何采用“按量付费”的软件不是主流,我个人揣测,是这种收费策略给人的挫败感太强,会给使用者带来过强的“绑架感”(毕竟你的工作量都是沉默成本)。对口碑不利。
2022-06-10 10:41:22 +08:00
回复了 SrPb 创建的主题 问与答 探讨一种软件收费模式
@SrPb #30 所以一般而言,“按需付费”,或者“按量付费”都是控制在导出,或者说软件生产的最后一步,也就是出品上。

比如你用了我的程序修图,那么你给我多少钱,我给你导出 xx 张的权限。
再比如你不给钱我就给你呈现简单信息(比如低分辨率图片),给钱了我就给你高分辨率的。
很大程度上没有在时间上作为限制。

至于说游戏点卡制度的没落,我个人理解其实和以上内容基本不重叠。
更多的是开发商对于游戏的“玩法”,或者说对玩家的“多巴胺刺激策略”调整导致的收费策略调整。
这是另外一个话题,在此楼就不展开了。
2022-06-10 09:45:27 +08:00
回复了 shaoyaoju 创建的主题 程序员 我与 Apache 软件基金会的故事
@ccyu220 #2

总结起来就是:“基于一个不可描述的原因,我成为了爱新觉罗玄烨的七大姑的八大姨的十八代玄孙的团体成员,尔等还不跪拜?”

以上内容只是图一乐,如有冒犯,望楼主见谅。
2022-06-10 09:41:33 +08:00
回复了 SrPb 创建的主题 问与答 探讨一种软件收费模式
恭喜你重新发明了点卡制。

然后我认为,点卡制不可能成为软件(而非游戏)的主流收费制度。
这里面有两个关键性问题:

1 、软件创造的价值和使用时间并不线性对等。
2 、一个熟练的操作者,和一个初学者,在同一时间内,对于软件价值的释放是不同的。

点卡制不能解决以上问题,所以并没有出现。
2022-06-09 18:32:51 +08:00
回复了 tuding 创建的主题 教育 公立幼儿园收费是不是略贵了一点?
@feather12315 我这个已经是*5 了,一般幼儿园也就是一对五,再次点了一对六。

即便是学生的学费全给老师,家长侧的收入也才 3000 多块一个月,更何况不可能全给。

当然,国家有补贴,但是你渴望一个每个月从你这获取 600 元的组织如何对待你的孩子?

就这种情况下还有人能说贵。我就不知道他是怎么个脑回路了。
2022-06-09 17:31:41 +08:00
回复了 Stoulla 创建的主题 Apple iPadOS 的多任务还是个玩具
三个窗口平铺一起开可以,但是需要调整成窄条。也就是所谓的“手机模式”。

这个我个人理解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历史原因,既其开发生态的 UI 布局工具都是遵从“iphone 或者 ipad”的方针引导和设计的。对随意拖放的支持并不好。

多数既有 app 的开发者也从未考虑过 app 会随意改变大小,其碎片化不严重也是前些年的吹点。Android 碎片化至少都被喷了 7 、8 年了。甚至 Android 原生应用也需要类似 web 前端的“rem.js”方法解决适配问题。
2022-06-09 15:33:35 +08:00
回复了 rockxsj 创建的主题 问与答 迫于丈母娘要看股票,求推荐 10000 左右笔记本一台
“看股票”这三个字是个无效需求。
因为有 n 种看股票的形态。

n 指标多屏同看?那就对笔记本的扩展性和外屏输出有需求。
纯技术分析?那就对笔记本的 cpu 、gpu 性能释放有需求。
装 x 党?那就对笔记本的外观工艺有需求。

所以,不管是说预算不说需求,还是说需求不说预算,都是耍流氓。
2022-06-09 11:07:21 +08:00
回复了 tuding 创建的主题 教育 公立幼儿园收费是不是略贵了一点?
人和人的思维真的不同。
别说收 600 一个月,6000 一个月我都担心我的孩子受不到良好的情感交流和生活照顾。

我给楼主 3000 ,楼主给我看 20 天孩子,这过程中还包含户外,室内,情感,知识,饮食,你同意么?
1 ...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 81  
关于   ·   帮助文档   ·   博客   ·   API   ·   FAQ   ·   实用小工具   ·   834 人在线   最高记录 6679   ·     Select Language
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solitude
VERSION: 3.9.8.5 · 42ms · UTC 21:16 · PVG 05:16 · LAX 14:16 · JFK 17:16
Developed with CodeLauncher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